前言
- 在学习高等代数之前,先对高等代数有一定的了解。高等代数研究的核心其实是其实是
解方程
,解多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一元多次方程,再拓展到n元n次方程。这就是高等代数主要研究的内容。
- 书中前言这张图片对高等代数的概括非常好,研究的方向就是这两大线
- 研究解多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引入了
矩阵
、向量
、线性空间
等线性代数相关的内容,在线性代数中最关键的其实是线性空间
、线性映射
- 研究解一元多次方程的问题引入了
群
、环
、域
,最终形成了抽象代数
这一门学科,而抽象代数的核心定理其实是伽罗瓦大定理

邱维声
老先生的这本书的主线其实是:研究线性空间和多项式环的结构及其态射(线性映射,多项式环的通用性质),所以高等代数更多的是研究线性代数以及多项式环,而群和域这边是在抽象代数去研究。
线性方程组矩阵消元法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方程:
像a1x1+a2x2+...+anxn=b1这样,左端都是未知量x1,x2,...,xn的一个齐次式,右端是常数被称为线性方程。
- 系数:每个未知量前面的数称为系数
- 常数项:右端的项被称为常数项
线性方程组:
两个及以上的线性方程组合,就被称为线性方程组,含n
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被称为n
元线性方程组,它的一般形式如下:
- a11,a12,...,asn是系数
- b1,b2,...,bn是常数项,一般写在等号右边
- 方程个数为s与未知量个数n可以
相等
,也可以是s<n
或者s>n
的关系
- 将x1,x2,...,xn代入c1,c2,...,cn后,每个方程都变成恒等式,那么这n元有序数组(c1,c2,...,cn)是线性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的所有解组成的几何称为这个方程组的解集。
⎩⎪⎪⎪⎪⎪⎨⎪⎪⎪⎪⎪⎧a11x1+a12x2+...+a1nxna21x1+a22x2+...+a2nxn ⋮ ⋮ ⋮as1x1+as2x2+...+asnxn=b1=b2 ⋮=bs
矩阵:由于解方程都是对系数和常数项操作并没有改变未知数,所以为了方便就引入了一个数表即矩阵,将方程组的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和常数项提取出来。写成如下形式:
⎣⎢⎢⎢⎢⎡a11a21⋮as1a12a22⋮as2……⋱…a1na2n⋮asnb1b2⋮bs⎦⎥⎥⎥⎥⎤
系数矩阵:只提取方程组的系数做为一个矩阵,这样的矩阵叫做系数矩阵
⎣⎢⎢⎢⎢⎡a11a21⋮as1a12a22⋮as2……⋱…a1na2n⋮asn⎦⎥⎥⎥⎥⎤
增广矩阵:提取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项做为一个矩阵,这样的矩阵叫做增广矩阵
⎣⎢⎢⎢⎢⎡a11a21⋮as1a12a22⋮as2……⋱…a1na2n⋮asnb1b2⋮bs⎦⎥⎥⎥⎥⎤
矩阵的定义:
由s·m
个数排成s
行、m
列的一张表称为一个s×m
矩阵,其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矩阵的一个元素,第i
行与第j
列交叉位置的元素称为矩阵的(s,j)
元。
注解1:矩阵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一个s×m
矩阵可以简单地记作As×m,它的(i,j)
元记作A(i;j),如果矩阵A的(i,j)
元是aij,那么可以记作A=(aij)
注解2:元素全为0的矩阵称为零矩阵,简记作0。s行m列的零矩阵可以记成0s×m
注解3:如果一个矩阵A的行数与列数相等,则称它为方阵。m行n列的方阵也称为m级矩阵
注解4:对于两个矩阵A,B,如果它们的行数相等,都等于s
;列数相等,都等于m
;并且A(i;j)=B(i;j),i=1,2,...,s, j=1,2,...,m,那么称矩阵A,B相等,记作A=B
例题1:解方程组
⎩⎪⎪⎪⎪⎨⎪⎪⎪⎪⎧x1+3x2+x33x1+4x2+2x3−x1−5x2+4x42x1+7x2+x3=2=9=10=10
-
先使用2式+1式·(-3)
、3式+1式
、4式+1式·(-2)
,消去2、3、4式
的x1,然后交换2式和4式
的位置
-
再使用3式+2式·2
、4式+2式·5
,以及4式+3式·2
得到了一个阶梯型方程组
⎩⎪⎪⎪⎪⎨⎪⎪⎪⎪⎧x1+3x2+x3 x2−x3 x3 0=2=−3=6=0
- 最后使用3式⋅31、
1式+3式·(-1)
、2式+3式
、1式+2式·(-3)
就可以得到简化阶梯形方程组,并且可以看出该方程组的解为(3,−1,2)′
⎩⎪⎪⎪⎪⎨⎪⎪⎪⎪⎧x1 x2 x3 0=3=1=2=0
线性方程组求解与矩阵化简
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 把一个方程的倍数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 互换两个方程的位置
- 用一个非零数称某一个方程
注解:通过线性方程组初等变换后的方程组的解与原方程组相同,所以使用有限次数的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就可以求出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由于矩阵是线性方程组抽象出来的,所以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运用到矩阵就是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 把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上
- 互换两行的位置
- 用一个非零数乘某一行
矩阵的行阶梯:
阶梯型方程组转换成矩阵形式,就变成了矩阵的行阶梯,有以下几个特征:
- 元素全为
0
的行(称为零行)在下方(如果有零行);
- 元素不全为
0
的行(称为非零行),从左边数起第一个不为0的元素称为主元,它们的列指标随着行指标的递增而严格增大。即行指标增大1
,列指标也需要增大1
而不是增大2
⎣⎢⎢⎢⎡100031001−1302−360⎦⎥⎥⎥⎤
简化行阶梯形矩阵:
简化阶梯形方程组抽象成矩阵形式就变成了简化行阶梯形矩阵,特点如下:
- 它阶梯形矩阵
- 每个非零行的主元都是1
- 每个主元所在的列的其余元素都是0
⎣⎢⎢⎢⎡1000010000103−120⎦⎥⎥⎥⎤
定理1:
任意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型矩阵
推理1:
任意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成简化行阶梯形矩阵
矩阵解线性方程组:
将方程组转换为增广矩阵后,通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型矩阵,再化成简化行阶梯形矩阵就是解线性方程组。
例题2:使用矩阵解方程组
⎩⎪⎪⎪⎪⎨⎪⎪⎪⎪⎧x1+3x2+x33x1+4x2+2x3−x1−5x2+4x42x1+7x2+x3=2=9=10=10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判别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系数和常数项为有理数(或实数,或复数)的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有且只有三种可能:无解,有唯一解,有无穷多个解。
注解:如果一个线性方程组有解,那么称它是相容的;否则,称它是不相容的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
把n元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形矩阵,如果相应的阶梯型方程组出现0=d(其中d是非零数)
,这种方程,那么原方程无解;否则,有解。
当有解的时候,如果阶梯形矩阵的非零行数目r
等于未知量数目n
,那么原方程组有唯一解,如果r<n
那么原方程有无穷多个解。
注解:当原方程有无穷多个解的时候,简化的行阶梯形矩阵就会出现如下形式
⎣⎢⎡100−1000102−10⎦⎥⎤
转换成线性方程组后就如下:
⎩⎪⎪⎨⎪⎪⎧x1−x2x30=2=1=0
之后化简就如下,下面表达式其实就是原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其中行阶梯矩阵对应的主元为系数的未知量x1,x3称为主变量,其余未知量x2称为自由未知量:
⎩⎪⎪⎨⎪⎪⎧x1x30=x2+2=1=0
齐次线性方程组:
常数项全为0的线性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0,0,...,0)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称为零解。其余的解(如果有)称为非零解。该方程如下图所示,由于常数项全为0
,所以在将其转换为矩阵的求解时,只需要使用系数矩阵即可:
⎩⎪⎪⎪⎪⎪⎨⎪⎪⎪⎪⎪⎧a11x1+a12x2+...+a1nxna21x1+a22x2+...+a2nxn ⋮ ⋮ ⋮as1x1+as2x2+...+asnxn=0=0 ⋮=0
推论1: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的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数目r<n
推论2: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如果方程组的数目s小于未知量的数目n,那么它一定有非零解。
高斯-若尔当算法:

数域
定义1:
复数集的一个子集K如果满足,那么就称K是一个数域,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都是数域:
- 0,1∈K
- a,b∈K⇒a±b,ab∈K,a,b∈K,b=0⇒ba∈K
注解1:复数域是最大的数域。在讨论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时,都是在一个给定的数域K里讨论,称数域K上的线性方程组
,即它的系数和常数项都属于K,且它的解(若存在)是K中的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注解2:讨论矩阵问题时,也是在一个给定的数域K里进行,称数域K上的矩阵
。
命题1:
任一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