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在学习高等代数之前,先对高等代数有一定的了解。高等代数研究的核心其实是其实是解方程,解多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一元多次方程,再拓展到n元n次方程。这就是高等代数主要研究的内容。
  • 书中前言这张图片对高等代数的概括非常好,研究的方向就是这两大线
    • 研究解多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引入了矩阵向量线性空间等线性代数相关的内容,在线性代数中最关键的其实是线性空间线性映射
    • 研究解一元多次方程的问题引入了,最终形成了抽象代数这一门学科,而抽象代数的核心定理其实是伽罗瓦大定理

image-20250814172045086

  • 邱维声老先生的这本书的主线其实是:研究线性空间和多项式环的结构及其态射(线性映射,多项式环的通用性质),所以高等代数更多的是研究线性代数以及多项式环,而群和域这边是在抽象代数去研究。

线性方程组矩阵消元法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方程

a1x1+a2x2+...+anxn=b1a_{1}x_1+a_2x_2+...+a_nx_n=b_1这样,左端都是未知量x1,x2,...,xnx_1,x_2,...,x_n的一个齐次式,右端是常数被称为线性方程

  • 系数:每个未知量前面的数称为系数
  • 常数项:右端的项被称为常数项

线性方程组

两个及以上的线性方程组合,就被称为线性方程组,含n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被称为n元线性方程组,它的一般形式如下:

  • a11,a12,...,asna_{11},a_{12},...,a_{sn}系数
  • b1,b2,...,bnb_1,b_2,...,b_n常数项,一般写在等号右边
  • 方程个数为s与未知量个数n可以相等,也可以是s<n或者s>n的关系
  • x1,x2,...,xnx_1,x_2,...,x_n代入c1,c2,...,cnc_1,c_2,...,c_n后,每个方程都变成恒等式,那么这n元有序数组(c1,c2,...,cn)(c_1,c_2,...,c_n)是线性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的所有解组成的几何称为这个方程组的解集。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s1x1+as2x2+...+asnxn=bs\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a_{1n}x_n &= b_1 \\ a_{21}x_1+a_{22}x_2+...+a_{2n}x_n &= b_2\\ ~~~~~~\vdots~~~~~~~~~~~~~\vdots~~~~~~~~~~~~~~~~~~~~\vdots&~~~~~~\vdots\\ a_{s1}x_1+a_{s2}x_2+...+a_{sn}x_n&=b_s \end{cases}

矩阵:由于解方程都是对系数和常数项操作并没有改变未知数,所以为了方便就引入了一个数表矩阵,将方程组的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和常数项提取出来。写成如下形式:

[a11a12a1nb1a21a22a2nb2as1as2asnbs]\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b_{1}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b_{2} \\ \vdots & \vdots & \ddots& \vdots & \vdots \\ a_{s1} & a_{s2} & \dots & a_{sn} & b_{s} \end{bmatrix}

系数矩阵:只提取方程组的系数做为一个矩阵,这样的矩阵叫做系数矩阵

[a11a12a1na21a22a2nas1as2asn]\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vdots \\ a_{s1} & a_{s2} & \dots & a_{sn} \end{bmatrix}

增广矩阵:提取方程组的系数和常数项做为一个矩阵,这样的矩阵叫做增广矩阵

[a11a12a1nb1a21a22a2nb2as1as2asnbs]\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b_{1}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b_{2} \\ \vdots & \vdots & \ddots& \vdots & \vdots \\ a_{s1} & a_{s2} & \dots & a_{sn} & b_{s} \end{bmatrix}

矩阵的定义

s·m个数排成s行、m列的一张表称为一个s×m矩阵,其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矩阵的一个元素,第i行与第j列交叉位置的元素称为矩阵的(s,j)元。

注解1:矩阵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mathbf{A,B,C,...}表示。一个s×m矩阵可以简单地记作As×m\mathbf{A}_{s×m},它的(i,j)元记作A(i;j)\mathbf{A}(i;j),如果矩阵A\mathbf{A}(i,j)元是aija_{ij},那么可以记作A=(aij)\mathbf{A}=(a_{ij})

注解2:元素全为0的矩阵称为零矩阵,简记作0\mathbf{0}。s行m列的零矩阵可以记成0s×m\mathbf{0}_{s×m}

注解3:如果一个矩阵A\mathbf{A}的行数与列数相等,则称它为方阵。m行n列的方阵也称为m级矩阵

注解4:对于两个矩阵A,B\mathbf{A,B},如果它们的行数相等,都等于s;列数相等,都等于m;并且A(i;j)=B(i;j),i=1,2,...,s,   j=1,2,...,m\mathbf{A}(i;j)=\mathbf{B}(i;j),i=1,2,...,s,~~~j=1,2,...,m,那么称矩阵A,B\mathbf{A,B}相等,记作A=B\mathbf{A=B}

例题1:解方程组

{x1+3x2+x3=23x1+4x2+2x3=9x15x2+4x4=102x1+7x2+x3=10\begin{cases} x_1+3x_2+x_3&=2\\ 3x_1+4x_2+2x_3&=9\\ -x_1-5x_2+4x_4&=10\\ 2x_1+7x_2+x_3&=10 \end{cases}

  1. 先使用2式+1式·(-3)3式+1式4式+1式·(-2),消去2、3、4式x1x_1,然后交换2式和4式的位置

  2. 再使用3式+2式·24式+2式·5,以及4式+3式·2得到了一个阶梯型方程组

{x1+3x2+x3=2           x2x3=3                    x3=6                     0=0\begin{cases} x_1+3x_2+x_3&=2\\ ~~~~~~~~~~~x_2-x_3&=-3\\ ~~~~~~~~~~~~~~~~~~~~x_3&=6\\ ~~~~~~~~~~~~~~~~~~~~~0&=0 \end{cases}

  1. 最后使用3133式·\frac{1}3{}1式+3式·(-1)2式+3式1式+2式·(-3)就可以得到简化阶梯形方程组,并且可以看出该方程组的解为(3,1,2)(3,-1,2)'

{x1    =3      x2=1             x3=2              0=0\begin{cases} x_1~~~~&=3\\ ~~~~~~x_2&=1\\ ~~~~~~~~~~~~~x_3&=2\\ ~~~~~~~~~~~~~~0&=0 \end{cases}

线性方程组求解与矩阵化简

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1. 把一个方程的倍数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2. 互换两个方程的位置
  3. 用一个非零数称某一个方程

注解:通过线性方程组初等变换后的方程组的解与原方程组相同,所以使用有限次数的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就可以求出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由于矩阵是线性方程组抽象出来的,所以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运用到矩阵就是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1. 把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上
  2. 互换两行的位置
  3. 用一个非零数乘某一行

矩阵的行阶梯

阶梯型方程组转换成矩阵形式,就变成了矩阵的行阶梯,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元素全为0的行(称为零行)在下方(如果有零行);
  2. 元素不全为0的行(称为非零行),从左边数起第一个不为0的元素称为主元,它们的列指标随着行指标的递增而严格增大。即行指标增大1,列指标也需要增大1而不是增大2

[1312011300360000]\begin{bmatrix} 1&3&1&2\\ 0&1&-1&-3\\ 0&0&3&6\\ 0&0&0&0 \end{bmatrix}

简化行阶梯形矩阵

简化阶梯形方程组抽象成矩阵形式就变成了简化行阶梯形矩阵,特点如下:

  1. 它阶梯形矩阵
  2. 每个非零行的主元都是1
  3. 每个主元所在的列的其余元素都是0

[1003010100120000]\begin{bmatrix} 1&0&0&3\\ 0&1&0&-1\\ 0&0&1&2\\ 0&0&0&0 \end{bmatrix}

定理1

任意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型矩阵

推理1

任意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成简化行阶梯形矩阵

矩阵解线性方程组

将方程组转换为增广矩阵后,通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型矩阵,再化成简化行阶梯形矩阵就是解线性方程组。

例题2:使用矩阵解方程组

{x1+3x2+x3=23x1+4x2+2x3=9x15x2+4x4=102x1+7x2+x3=10\begin{cases} x_1+3x_2+x_3&=2\\ 3x_1+4x_2+2x_3&=9\\ -x_1-5x_2+4x_4&=10\\ 2x_1+7x_2+x_3&=10 \end{cases}

image-20250825144013357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判别

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系数和常数项为有理数(或实数,或复数)的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有且只有三种可能:无解,有唯一解,有无穷多个解。

注解:如果一个线性方程组有解,那么称它是相容的;否则,称它是不相容的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

把n元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形矩阵,如果相应的阶梯型方程组出现0=d(其中d是非零数),这种方程,那么原方程无解;否则,有解。

当有解的时候,如果阶梯形矩阵的非零行数目r等于未知量数目n,那么原方程组有唯一解,如果r<n那么原方程有无穷多个解。

注解:当原方程有无穷多个解的时候,简化的行阶梯形矩阵就会出现如下形式

[110200110000]\begin{bmatrix} 1&-1&0&2\\ 0&0&1&-1\\ 0&0&0&0 \end{bmatrix}

转换成线性方程组后就如下:

{x1x2=2x3=10=0\begin{cases} x_1-x_2&=2\\ x_3&=1\\ 0&=0 \end{cases}

之后化简就如下,下面表达式其实就是原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其中行阶梯矩阵对应的主元为系数的未知量x1,x3x_1,x_3称为主变量,其余未知量x2x_2称为自由未知量

{x1=x2+2x3=10=0\begin{cases} x_1&=x_2+2\\ x_3&=1\\ 0&=0 \end{cases}

齐次线性方程组

常数项全为0的线性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0,0,...,0)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称为零解。其余的解(如果有)称为非零解。该方程如下图所示,由于常数项全为0,所以在将其转换为矩阵的求解时,只需要使用系数矩阵即可:

{a11x1+a12x2+...+a1nxn=0a21x1+a22x2+...+a2nxn=0                                             as1x1+as2x2+...+asnxn=0\begin{cases} a_{11}x_1+a_{12}x_2+...+a_{1n}x_n &= 0 \\ a_{21}x_1+a_{22}x_2+...+a_{2n}x_n &= 0\\ ~~~~~~\vdots~~~~~~~~~~~~~\vdots~~~~~~~~~~~~~~~~~~~~\vdots&~~~~~~\vdots\\ a_{s1}x_1+a_{s2}x_2+...+a_{sn}x_n&=0 \end{cases}

推论1: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矩阵经过初等行变换化成的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数目r<n

推论2: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如果方程组的数目s小于未知量的数目n,那么它一定有非零解。

高斯-若尔当算法

image-20250826131015073

数域

定义1

复数集的一个子集K如果满足,那么就称K是一个数域,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都是数域:

  1. 0,1K0,1\in K
  2. a,bKa±b,abKa,b\in K \Rightarrow a\pm b,ab\in Ka,bK,b0abKa,b\in K,b\not=0 \Rightarrow \frac{a}{b}\in K

注解1:复数域是最大的数域。在讨论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时,都是在一个给定的数域K里讨论,称数域K上的线性方程组,即它的系数和常数项都属于K,且它的解(若存在)是K中的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注解2:讨论矩阵问题时,也是在一个给定的数域K里进行,称数域K上的矩阵

命题1

任一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